古代中国曾经是一个海洋强国吗?五金在世人的印象中,中国一直是一个内陆国家,尽管它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和众多的岛屿及港口,但自从明清海禁以来,尤其是1840年国门洞穿后,凡是与海洋有关的事务似乎都蒙上了一层屈辱的面纱。而在世界另一边,8世纪﹣11世纪时阿拉伯帝国的商人纵横扬帆,驰骋于地中海和印度洋之间;15世纪时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的海上舰队相继称霸五大洋。那么在12世纪﹣15世纪,海上的中坚力量是谁呢?答案是一向以国家为形象、农耕文明为底色的中国。正这是《被遗忘的中国海上史》这本书告诉我们的。
该书全面地呈现了宋朝靖康之乱后至明朝开国这两个半世纪期间中国的海上活动,向读者展示了一段被遗忘的海上中国史,带我们重温先人在蓝色海洋上建功立业的征程。
据书里阐述:南宋至元朝,中国人在地理学上取得了进一步的成就,造船工艺和航海技术均有令人惊叹的发展,货币经济高度繁荣,海上贸易收人成为国家经济的支柱。另外,连绵不断的战争刺激了陆战和海战武器的发明和制造,种种这些有助于向海洋发展和建设海军的条件。
南宋水军建设曾取得惊人的成绩——海上作战、为本国商船护航、保护海上交通线等,显示了作为国家主权象征的海军的基本特征。
马背起家的元朝,在征服南宋的过程中,拥有的水师从弱变强,这也为元朝水师在13世纪末远征海外(朝鲜、日本、越南、爪哇等)、制霸西太平洋的行动奠定了基础。
南宋、元朝及明初三百年间,中国的海上力量以惊人的速度迅猛发展,影响极为深远。这一时期,中国水师先后控制了黄海、东海,再是南海,最后势力范围到达印度洋。中国的船运业在水师的庇护下,控扼了东方的海道和海上贸易,大量华人出海并在南方热带地区建立聚居区,中国的地位远超东方海上诸国,是真正的海上强国。
今天,人们已经越来越认识到海权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在回顾中国海上力量发展历史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中国为何能在南宋至明初期间成为海上强国,但却始终未能成为海权国家?要我说,这个问题从郑和七次下西洋目的和动机就可得知一斑——咱巍巍大中华友善邻邦,俯首称臣,进贡纳福。那时咱可真是个自大狂,有点霸道总裁的味道啊。
本书的作者是美籍华人罗荣邦(1912-1981),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中国史终身教授,中国古代海权史研究专家,同时也是李约瑟主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的执笔人之一。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康有为的外孙,康同壁是他母亲,幼年曾与康有为度过一段四处漂泊的日子,他一生的重点研究方向在中国海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