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NEWS
2024仓储配送业发展与趋势展望


  五金《2024年中国仓储配送行业发展报告》日前对外发布,该报告由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联合相关协会、研究机构、专业院校、咨询机构及优秀企业共同编撰,全面总结我国仓储配送行业年度发展情况、聚焦行业发展趋势、推广典型案例2024仓储配送业发展与趋势展望,以助力仓配企业升级、推动仓配行业发展。本文选取报告中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2023年仓储配送行业的总体情况、行业发展特点、重点领域发展特点,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与展望。

  2023年,我国仓储配送行业持续保持稳步发展。国家部委、地方政府部门围绕物流现代化、县域商业和物流体系建设、冷链物流、绿色低碳等方面发布相关政策,为仓储配送高质量发展予以明确指引。

  2023年,仓配需求结构分化越发明显,线上线下全渠道和即时配送结构性需求增长加速:地方国有企业合并、头部民营企业竞合,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资本市场持续遇冷;产业融合深化、与多领域链主企业建立更全面的战略合作关系;物流“大模型”、无人技术应用等,助力仓配及供应链提质增效;政企联合打造公共县域配送中心,农村仓配助力物流升级;冷链仓储遭遇“两重天”,企业调整发展策略;电商仓配持续优化服务网络,时效竞争升级;即时配送需求有待释放,新增多个入局者;金融仓储发布首个生态图谱,进一步推进行业健康发展;海外仓网络持续完善,跨境电商为跨境供应链自主可控创造有利条件。

  据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调查与推算,截至2023年年底,我国营业性通用仓库面积约12.4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6%,增速与上年度基本持平。见图1。

  其中,立体库(高标库)约4.3亿平方米,同比增长4.9%,占设施总量比例已达34.7%(占比增长1个百分点)。全国经评价的四星级以上高标仓库已超过6000万平方米。

  截至2023年年底,我国冷库总容积约2.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4.7%,增幅较上年度增加5.7个百分点。见图2。

  截至2023年年底,我国经营性危险化学品仓库面积约为13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其中,新增危险化学品仓库集中在张家港、重庆及新疆等地区。

  按照防火等级分类,甲类防火等级的仓库约占21%,乙类防火等级的仓库约占35%,丙一类防火等级的仓库约占44%。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仓储业(含装卸搬运)固定资产投资额首次突破万亿元,达到11670.8亿元,同比增长27.5%,增幅较上年度增加2.4个百分点,增速是物流业(即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为10.5%)的2.6倍。见图3。

  仓储业(含装卸搬运)固定资产投资额仍保持高速增长,其原因可总结为以下三点:一是20余个地方政府部门持续强化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布局冷链设施网络,加大冷库建设投入;二是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在建、交付使用的物流项目总体呈现单体仓库大型化、自动化、智能化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拉高了单位面积仓库的投资额;三是对存量仓储设施的改建和技术改造较多,统计局数据显示此建设类的投资额增长超30%。

  受上游客户订单下降、同行竞争加剧等影响,各类型仓库出现不同程度的租金下降、空置率上升等情况。

  2023年我国主要物流节点城市通用仓库平均租金为25.45元/平方米·月,同比下降2.3%;平均空置率为14.9%,同比增长1.8个百分点。见图4。

  物联云仓平台数据、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冷链分会调查显示,2023年我国冷库平均租金为86.00元/平方米·月,其间冷库租赁价格逐月走低,个别地区出现了“零租金入驻”的招商政策;全国冷库空置率为17.55%,部分地区冷库空置率持续升高,个别地区冷库空置率达到30%以上。

  据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危险品分会统计监测,2023年全国危险化学品仓库甲类防火等级的仓库租金为120~280元/平方米·月,乙类防火等级的仓库租金为100~180元/平方米·月,丙一类防火等级的仓库租金为50~120元/平方米·月,同时受地理区位、供需关系、业务场景和模式的影响,租金浮动较大。

  总体来看,一方面仓库租金下降,空置率上升;另一方面仓储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大幅增长,这种局面需要引起业界重视,有待深入研究。

  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对重点仓储企业的调查显示,5%的企业营收平稳、58.3%的企业营收有增长、36.7%的企业营收有所下降。其中,增长区间在0~10%的企业占比最大,达26.6%;增长区间在-10%~0的企业占比次之,为19.0%。见图5。

  从调研反馈的情况来看,尽管营收增长的企业数量过半,但这些企业的盈利能力均有所减弱,多数企业的净利润率低于3%,主要原因是客户因自身经营压力严格控制物流成本支出,压低物流服务价格或在既定价格的基础上提出更多的服务要求。

  统计公报显示,2023年我国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71495亿元,同比增长7.2%,增幅虽然由负转正,但是仍未恢复到新冠疫情前的水平;全年网上零售额为130174亿元,较上年度增长8.4%。

  从区域分布看,乡村消费增长快于城镇消费,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07490亿元,同比增长7.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64005亿元,同比增长8.0%。

  从消费业态看,百货店、超市门店数量和经营面积略有下降,实体零售企业布局仓储会员店、折扣店、线上线下一体化门店(提供“到家+到店”两种业务)等趋势明显,综合电商向直播电商、内容电商等分流。

  2023年,国有企业加速整合、建立区域物流集团,民营企业注重内部资源高效利用和外部合作机制建立,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国有企业整合频繁,重庆交运集团、重庆国际物流集团、重庆港务物流集团合并成立重庆物流集团,合肥产投集团牵头组建“合肥物流集团”,海南、甘肃、新疆、宁夏、广西等地成立区域国有物流集团。地方国有物流企业开展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为推进区域资源整合、加快构建骨干企业奠定了基础。

  民营企业通过调整业务板块、优化投资布局、出售资产、转让股份等方式,提升运营服务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方面,对内,强化资源规划与成本管控,强调业务协同、多网融合,提升资源投产效率;对外,通过评估,深耕核心客户、核心业务与核心区域,对非核心项目进行战略性收缩。另一方面,由竞争走向竞合,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例如,京东物流开放物流接口,允许极兔、申通接入京东平台;美团与闪送、顺丰同城、UU跑腿合作共建即时配送行业生态。

  据不完全统计调查,2023年仓储配送相关融资事件约64起,相较于2022年,融资笔数降低约52%。从细分领域看,自动驾驶、物流机器人连续3年成为资本关注的重点,融资笔数占比分别为21.8%和23.4%。此外,基于垂直产业(以食品和农产品为主)的一体化供应链服务、端到端的跨境物流服务成为行业新的投资焦点。见图6。

  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我国成功上市物流企业有8家,分别是盛丰物流、日日顺、泛远国际、中邮科技、维天运通、极兔、佛朗斯、擎朗智能,涉及跨境物流、综合物流、供应链、物流科技、无人配送、快递、设备租赁等领域。在市场下行、竞争压力加大等共同催化下,企业通过上市获得资金支持的意愿更加强烈。从相关企业披露的招股书公开信息来看,资金使用主要围绕设施网络扩张、拓展业务范围、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投资新技术、战略性并购等方向。

  2023年,物流设施REITs较为活跃。其中,中航易商仓储物流封闭式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华泰紫金宝湾物流仓储封闭式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华夏深国际仓储物流封闭式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3只仓储物流设施公募REITs申报上市;中金普洛斯、红土创新盐田港2只仓储物流设施公募REITs完成扩募。中金普洛斯、嘉实京东仓储基础设施、红土创新盐田港3只已上市REITs虽然在可供分配金额方面超额完成预期水平,但是因市场的低预期,导致总市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跌。

  2023年,行业前沿性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场景化应用取得突破性进展,为仓配、供应链提质增效提供助力。

  在“智慧物流大脑”方面,菜鸟大模型数字供应链产品“天机π”,可以通过菜鸟算法,并基于大模型的生成式AI辅助决策,在销量预测、补货计划和库存健康等领域实现提质增效。京东物流基于大模型的数智化供应链产品“京东物流超脑”,可以通过大模型分析、理解当前仓储3D模型的异常运营问题,给出改善性建议,变被动调整为主动干预,显著提升运营效率。顺丰在物流领域大规模应用的数字孪生实践,针对分拣计划的优化,可以提升8%以上的产能以及缩短10%的分拣时间,还将数字孪生技术应用于物流网络规划,可以有效减少配送次数,数字孪生技术推荐的网络策略被采纳率达到95%以上。

  在无人配送方面,中国邮政、京东物流、顺丰、中通等在高端写字楼、商业综合体、校园、医院、高端住宅等“最后1公里”“最后100米”配送场景中投放无人车,开展末端智能机器人揽收和派送任务。美团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区域启用无人机配送常态化航线,配送外卖、医药等,如在深圳龙华区人民医院启用医疗运输航线,通过无人机配送检测标本等,标本配送时间被缩短到10分钟内,配送效率提高200%以上。

  2023年,国家部委发布多项碳达峰、碳管理相关政策,明确减碳目标。上海、天津、广东、青海等地发布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规划与路线图,制定碳达峰实施方案,公开碳排放管理办法(草案),启动碳交易平台。

  中国外运、宝湾、日日顺、京东、顺丰等10家物流企业相继披露ESG报告,报告中均展示了在仓储、配送方面的绿色化投入与成果。行业标准《绿色仓库要求与评价》发布后,广受企业认可,已成为编制ESG报告的重要依据。据统计,我国获得“绿色仓库”称号的仓库面积已达5000万平方米,近两年的年均增速在100%以上;实施的国家标准《绿色仓储与配送要求及评估》也有数十家企业参与了贯标。

  政府部门持续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创建工作,进一步扩大示范范围、提高推广效果,强调维护重要产业供应链安全、助力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推动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提升。

  2023年,仓配企业融入供应链、产业链程度不断深化,由提供功能性物流服务向供应链一体化、数字化深层次进阶,覆盖酒饮、宠物、食品、母婴、医药、快消、服装、零部件与汽车等行业。例如,菜鸟与麦富迪在多年仓配合作基础上,围绕RFID一物一码、智慧园区、数字化供应链、绿色低碳供应链等领域达成合作;京东物流为青岛啤酒优化端到端成本的同时,为了满足销售需求、平衡全国工厂产能利用率,指导周生产计划和运输计划制定,监控库存水平,提升青岛啤酒的供应链全局数字化水平;菜鸟为康师傅打造“数智供应链转型”方案,在供应链计划咨询、仓网规划、智能物流、精细化管理与差异化服务模式探索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整体提升全渠道、全链路与多场景的服务水平与客户体验。

  近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农业农村部、财政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等多部门资金支持冷链设施建设,20余个省发布冷链相关专项规划或发展实施方案。在政策支持与资金加持的背景下,全国冷库建设进入井喷阶段,全国冷库规模增长明显,但因冷链市场需求尚未完全释放、冷库阶段性与区域性供应过多等因素影响,全国各地冷库在不同程度上出现高空置率、低价恶性竞争的局面,与冷库基础设施建设火热形成鲜明对比。

  在此背景下,冷链企业竞争激烈,重资产投入、运营模式单一的企业逐渐失去竞争力,面临生存危机。大多数冷链企业调整发展策略,一方面,在新投资、布局仓库、费用支出等方面都持观望谨慎态度,在业务上呈收缩态势;另一方面,重视服务能力提升,从战略规划、管理理念、冷库节能、新技术使用、运作模式、作业标准化、人员使用、成本控制等方面进行优化,注重精益化运作和抱团发展,并致力于仓配一体化转型和综合服务能力提升,探讨供应链金融与产业如何深度融合等。

  危险化学品仓库安全一直是行业发展、企业经营重点关注的问题,危险化学品仓库出现事故的概率相对于供应链其他环节要小得多,但一旦出现事故往往危害较大。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习总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精神,推动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治理模式向精准管控、事前预防转型,预防和减少危险化学品存储过程中的安全事故发生,应急管理部制定了《危险化学品仓库企业安全风险评估细则(试行)》,旨在为危险化学品仓储企业提供一个自检手册,从安全基础管理、规划布局与总平面布置、储存过程、设备安全、电气与仪表、应急与消防等6个方面,共计提出98项检查内容,指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预防事故发生。

  强制性国家标准《危险化学品仓库储存通则》(GB 15603—2022)于2023年7月1日正式实施,该标准规定了危险化学品仓库储存的基本要求、储存要求、装卸搬运与堆码、入库作业、在库管理、出库作业、个体防护、安全管理、人员与培训等内容,适用于危险化学品储存、经营企业的日常管理。

  中药材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是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商务部相关文件要求和指引,通过在全国道地药材主产区、专业市场及重点销区规划并建立88个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和产品信息可追溯的现代中药材物流基地,可有效促进中药材实现产地质检、集中仓储、科学养护与全程追溯的一体化运营。截至2023年年底,全国中药材物流基地布局已基本完成,已有31家基地完成全面建设并通过评审成为中药材物流实验基地,中药材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相继印发《关于推动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开展的意见》《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了推动“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常态化”和“实施道地中药材提升工程”的发展意见与措施。自2022年,中药材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工作开始逐步向国家道地中药材流通质量提升工程建设工作进行转变,2023年提升工程建设工作进一步开展,确立了国家道地中药材流通质量提升工程的工作思路,逐步向建立有质量保障、可追溯中药材定向采购与供应新机制发展。

  2023年,以商超、餐饮为代表的线下门店持续扩展线上业务,小象超市(原美团买菜)、闪电购等近场电商持续扩城布局,“门店一体仓/前置仓+即时配送”模式拉动了即时配送需求的增长。据沙利文报告统计,2023年即时配送年订单规模突破400亿单,同比增长22.8%。与此同时,布局多年的即时配送头部企业顺丰同城、达达集团均实现盈利,吸引滴滴货运、高德地图、哈啰送货等布局同城货运、跑腿业务。

  与此同时,国家首个即时配送标准《即时配送服务规范》(GB/T 42500—2023)发布,对即时配送的基本定义及服务范围要求、操作流程规范、服务质量要求及评价处理机制、企业及人员从业资质等均做了详细明确的规定,对未来即时配送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相关企业在政府的主导或支持下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共同打造县域配送中心,在解决快递进村难题、促进农村产业发展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

  针对解决快递进村难题,聚焦物流需求集聚、开展共同配送。淄博市农村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建设的重点项目——淄博市最大县域物流集中配送中心正式投用,整合区内邮政快递、申通快递、极兔快递、韵达快递、中通快递、圆通快递等快递物流公司,实现“统仓共配”,降低物流成本。京东物流携手灌南县人民政府推进物流产业转型升级,与金灌集团共同打造的灌南县首个县级智慧物流港,包括冷链仓储中心、供应链金融中心、金融仓储中心、城市配送和应急物资储备中心,聚合电商孵化、智能仓储、金融服务、冷链物流、统仓共配、应急保供六大核心功能,全面满足当地物流产业的综合需求。

  针对促进农村产业发展,注重产业融合、“筑巢引凤”。京东物流与旌德县万方纸业因地制宜打造仓拣一体的智能产业园区,大大缩减旌德县乃至周边县域多家厂商从仓库到客户的运输距离,提升全国范围内的履约效率,与此同时,强化整个县域及周边物流资源的集聚效应,助力旌德县吸引更多产业入驻。

  2023年,相关政府部门发布多项政策支持跨境电商、海外仓发展。安徽省、浙江省、成都市、哈尔滨市等近20个省市级政府部门发布海外仓建设的扶持政策,并给予财政补贴。

  商务部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年底,我国分布在全球的海外仓总面积超220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见图7)。根据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保税与海外仓分会调研,不同区域海外仓发展特点差异较大,东南亚、中东欧、南美、非洲等地区的海外仓总体呈现规模化、集聚化发展态势;北美、西欧等地区的海外仓处于结构性增长阶段,部分企业特别是头部企业小仓换大仓,租赁改自建。

  2023年,SHEIN、Temu和TikTok Shop等中资跨境电商平台实现日均200万单,全球电商市场份额快速提升;与此同时,提出全托管模式,即由电商平台或第三方专业物流企业为商家提供从国内仓储、拣选、包装到国际运输、清关、配送至海外消费者手中的一站式物流解决方案,商家可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产品研发、市场营销等核心业务。对比FBA、FMA、半托管等跨境物流模式,全托管模式可促进海外仓企业与国际运输企业实现抱团出海,有效提升跨境物流资源整合,对跨境商业生态、跨境供应链自主可控、跨境物流时效与质量等均实现了深刻变革。

  2023年11月,在“2023中国金融仓储创新发展大会暨华夏银行产业数字金融峰会”期间,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与华夏银行、中仓登数据服务有限公司向行业发布金融仓储生态建设成果及计划,首次发布“2023金融仓储生态图谱”,明确金融仓储业务所涉及的各类主体类型(包括金融仓储企业、金融机构、科技企业、供应链管理企业、交易所、基础设施、支持性服务机构、地方政府等),并厘清了业务主体之间的关系与责任边界,有效规避因主体多样导致职责不清晰等问题,让各类业务主体在金融仓储业务中明确自身的发展定位、找到未来发展路径。

  全国性可流转仓单信息登记平台持续升级服务能力,已经形成“三登记+两确认”(“三登记”指仓库公示登记、货权公示登记、仓单公示登记;“两确认”指仓储企业对货物信息、仓单信息确认公示、电子仓单运营关系唯一性确认公示)的服务体系,进一步保障存货权利人的权利,帮助存货权利人对存货进行特定化、有效交付、持续控制、公示货权,通过对货权的全周期管理解决在交易或融资场景下权利人确权的问题。

  相较于过去年均20%~30%的增长率,2023年我国仓储物流装备的市场规模预计仅实现约8%~10%的增长,市场呈现出激烈的竞争态势,价格“内卷”达到新高度。从上市物流设备公司财务报表来看,营业收入整体上增长放缓,亏损企业增多。

  2023年仓配相关的新技术、新产品不多,技术设备企业的精力主要投入在技术迭代(如产品多样性、产品质量和成熟度、产品轻量化等)及海外市场布局上。据不完全统计,数十家仓储物流设备企业在欧美、东南亚等地区成立办事处,在国内投资建设新工厂以应对海外订单为主。

  2023年,中央、国务院先后印发了《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和《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从宏观层面对仓配行业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予以指导。2023年9月,习总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到“新质生产力”,鼓励以创新为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一是发展环境的变化,整体市场需求难有明显增长,但围绕新兴和未来产业、新型和低价型消费存在“黑马”;

  三是资产工具的变化,仓配企业意识到数据将是未来新型的核心资产,重视利用数智化工具,提升自身竞争力并打造灵活、有韧性的服务能力;

  降本增效一直是近年来行业的发展重点,但随着政策环境和市场需求的变化,降本的方向和路径已发生根本性变化。从政策角度来看,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着力破除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2024年2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强调,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是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的重要举措,要站在全社会角度,注重链条打通、环节协调等物流全链路、全要素的物流降本,而不是通过压低物流服务价格的单一功能降本。

  行业降本工作已从单个企业的内部降本升级为全社会的结构性降本。2024年及未来一个时期,要以提升物流服务水平为核心,以降低经济社会中无效的综合物流量为主线,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供给侧改革,推进精益创新等路径,在确保实体产业稳步发展的基础上,降低无效物流成本,实现行业向高质量转型升级。

  2023年,随着物流大模型的应用,头部企业已布局“数据+科技+运营”的服务体系,以“数据+科技驱动”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仓网布局、运力规划、数字化仓配服务方案,用“智慧物流大脑”的自主决策,为客户带来仓配价值增量。例如,京东到家的“宏图系统”,通过“B2C+O2O”全域数据分析,实现人、货、场基于LBS网格化的供需精准高效匹配,面向品牌商提供集经营诊断、机会洞察、策略输出、方案落地功能于一体的LBS网格化运营工具,帮助品牌提升全渠道运营效率。

  随着仓配业务场景日益复杂,过去以低配置信息系统管理货物、以人工经验判断进行管理的方式已无法满足现代化仓配需求。近年来,智能仓储企业、物流科技企业的数智化创新产品,已具备多场景应用、低成本实施的条件。未来一个时期,普遍应用数智化手段优化内部作业流程、完善仓配网络体系、创新业务模式、打造弹性服务能力等,将是赋能行业、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趋势。

  随着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周期,在市场规模增长放缓、以存量为主的市场下,基于行业的细分业务板块融合和企业的内部资源整合,打造新的产品或服务体系将成为新的发展方向。

  以行业为例,城市末端配送与铁路是相对独立的物流子系统,2023年中铁快运股份有限公司与同城货运、即时配送企业开展“高铁急送”服务,通过高效衔接高铁与两端同城取送货骑手运力,采用即收、即运、即送方式送达物品,实现跨城市当日送达,打造了新的服务产品。

  以企业为例,综合性物流企业有仓储、末端配送、快递、干线运输等多个独立运营的业务板块,随着客户“到店+到家”“线上+线下”多渠道业务发展,已有业务板块、物流资源的协同整合成为必然。2023年,顺丰推出一体化医药配送综合物流解决方案,在为外卖平台、药店自有平台、医药电商平台等提供即时配送的同时,也调动仓储资源与干线资源,提供以“四轮+二轮”多元运力组合运输、“城市仓+同城急送”模式为基础的医药物流服务,实现四轮运力满足长距离配送需求,二轮即时配送覆盖末端更广范围配送,并实现去中转场化。

  2023年,国家部委、地方政府部门相继发布碳达峰、碳排放、碳交易等建议及工作方案20余项,绿色化已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未来仓配企业绿色化发展已成为必选项。随着企业绿色化理念增强,绿色仓配领域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日臻完善,地方政府重视碳排放监管与监控,行业绿色化发展将逐步由理念迈向实践,并释放仓配领域碳排放核查、减碳、碳交易等服务需求,创造基于仓配领域的碳减排解决方案、碳交易工具,形成行业新业态。

  2024年2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强调“鼓励引导新一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会议指出,要推动各类生产设备、服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鼓励汽车、家电等传统消费品以旧换新,推动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推动大规模回收循环利用,加强“换新+回收”物流体系和新模式发展。在产业转型升级、消费品更新换代背景下,逆向物流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在SHEIN、Temu和TikTok Shop等跨境电商平台海量订单的推动下,国内自主可控的集、运、仓、配的跨境物流建设体系初见雏形。然而,跨境电商平台的订单在许多国家的仓配履约需要依赖本土物流企业的合作才能完成,配送时效与国内相比有较大差距,在海外仓网络、末端配送网络、国际干线运输(空、铁、运)网络体系的建设上仍有诸多不足。未来,跨境物流企业要支撑中国的企业全面出海,自身的服务能力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上一篇:仓储是现代物流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一篇:2023年综合运输春运成绩通报!这些四川交通集体和个人受全国表扬

Copyright © 2012-2024 问鼎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