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金秋收的时节,我们跟随凯斯纽荷兰中国及蒙古国总裁李康去到了中国北方黑河去观摩机械化收获的场景,从城市的喧嚣切换到广阔的黑土地上,李康介绍道:农业生产的耕种管收4个过程,在当下中国的黑土地上实现了标准化。
凯斯纽荷兰在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00多年前,当时公司的前身之一万国公司(后成为凯斯的一部分)向中国销售了第一批拖拉机。2013年,凯斯纽荷兰投资2.5亿美元在哈尔滨建设了东北地区最大的农机生产基地,这是凯斯纽荷兰过去30年在全球最大的制造投资,也显示出其对中国市场的信心。
如今,中国已经成为凯斯纽荷兰亚太市场的中心。李康提及到,“我们愿意潜下心来去了解中国市场,更愿意扎根在这片土地上,去做一些适合于当地农业生产的调整。农业面临的生产环境非常复杂,我们立足于研发,在研发的基础上,我们把国外的设备引入中国市场,通过各种适应性的改进工作,使产品更加适合中国的农业发展。只有把农机和农艺相互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农业现代化。光有设备,是没有办法发挥出它最大功效的。”
李康笑称自己是一个现代农业人,“农业现代化大部分的依赖路径就是农机的现代化。我们希望以对待工业生产的方式来对待农业生产,提高农业效率。”
李康很自豪的介绍凯斯纽荷兰这两年在中国的业绩实现了两位数的年度复合增长,中国市场增长率表现优异。其中凯斯纽荷兰李康:潜下心去了解中国农业与市场,主力机型凯斯AF系列轴流滚筒联合收割机贡献了重要力量,此外,各种类型的拖拉机,特别是200马力以上的拖拉机功不可没。
作为凯斯纽荷兰中国及蒙古国总裁,关注公司在市场的业绩表现,是他首要的责任与职责。他给我们描述了凯斯纽荷兰在中国市场增长比较快的几个因素:农业行业周期的到来、政策的支持与产品的多样化与本土化创新。
关于农机的行业周期,李康认为5-7年会是一个周期。周期是经济表达的一种维度。当下人们只看到凯斯纽荷兰在中国的销量增长,是不全面的。当初凯斯纽荷兰在2014年开始中国投产时,市场环境比较低迷,加上工厂初建的成本也高,所以早期在中国的探索期并不是一鸣惊人。到了2019年以后,熬过了行业下行周期,整个市场需求开始发生变化后,也迎来了设备的更新期,才有了当下3亿美元的中国市场。
讲农业的现代化,离不开农机的现代化。李康强调一点,离开农艺,纯依赖农机设备是没有办法发挥出设备的最大功效的。
凯斯纽荷兰相关研发部门负责人提及道,在哈尔滨的研发部门研发了凯斯AF4088、4099收割机的技术平台,是他们花了两三年的时间,根据中国的农业生产的要求做的改进,完全在中国生产制造。这款设备未在其他国家生产。从市场反馈验证了一点,在中国同马力段的设备中,田间表现最好。同时,由于良好的质量和田间表现,凯斯纽荷兰也将这一设备出口到了“一带一路”相关国家。
关于“把机器人应用到农业”的设想,李康回答,“可能性很高”。他给我们描绘出一些场景,比如当下的精准的变量施药施肥,再把时间拉长一点,未来的黑土地上可以用AI识别幼苗与杂草的差别,实现精量喷药,精准除草。在农业的现代化路径中,按照“物联网、自动化、无人化”这三个方向实现的难易程度排序,李康选择了“物联网”作为最先落地的。
他说,他也在思考“无人化”这个概念。但当下已经跳出“无人”字面的意思,“无人化并不是说你这个设备没有人,而是少人的含义。”而在“物联”的方向,已经部分使用在仓储、物流和机车的调度这些方面。
凯斯纽荷兰的客户宫庆亮深有感触,“凯斯纽荷兰有一套软件对我们客户来说是比较好用的,机车在哪里作业,今天的作业量是多少,作业标准是什么样子,一切都是可视化的。此外,凯斯纽荷兰的机器搭载了智能化系统,你可以看到设备收的粮食以及地块的一些情况,并且还能为明年的下一轮粮食种植提供参考。这套系统和端口,让工作变得高效。”
随着乡村产业的发展,从零散的土地走向规模农业,又从规模农业走向数字农业,伴随产业的发展,李康坦言,越发觉得“缺乏这方面的专业人才”。
李康带领下的凯斯纽荷兰,不仅仅定义自己是一家生产研发销售的企业,他们希望能够伴随农业发展,更多地承担一部分的社会责任。
在社会责任方面,凯斯纽荷兰在中国有一个校企合作项目TechPro,是关于职业教育培训的项目。他们选择和一些职业高校合作,凯斯纽荷兰出设备、出一部分资金,为学校的老师提供相关培训。该项目在合作院校定制凯斯纽荷兰班,学生通过三年左右的学习,能够掌握比较先进的农机的维修生产制造使用各方面的技术。同时,凯斯纽荷兰在哈尔滨工厂也设立实习项目,为这些学生今后的就业做一个保障。
在这些社会责任的践行中,你能看到凯斯纽荷兰愿意扎根在这片土地上,去做适合中国农业生产的研究与应用。回看凯斯纽荷兰与中国的结缘,你也能看到,中国仍是外商兴业投资的热土。(完)
上一篇:郑州市哪个区县市最富?郑州市各区县市经济实力排名
下一篇:2024北京公务员考试公告_2023北京市考北京市平谷区平谷镇综合管理岗职位表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