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统一使用“综合运输体系”五金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地方政府的交通运输主要规划文件中,有用“综合运输体系”的,有用“综合交通体系”的,规划的重点主要是交通网络布局和重大项目建设,对于运输生产和服务、运输市场等方面内容涉及很少;目前,也有规划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但是,对于这些不同的叫法,在含义和内容上到底有哪些实质性的差别,那一种更符合我们构建发展的出发点和目的,以及更具系统逻辑性、与概念名称不冲突,并没有对这方面深入研究,大部分是一种意会理解。
从发展目标的实体形态角度可以概括为:综合运输体系是指根据各种运输方式的现代技术经济特征和社会对资源消耗、建造成本、运行成本的可承担能力,在框架结构优化、运输系统一体化、全面信息化的战略目标和政策指引下,由多种运输方式按照功能组合、优势互补、技术先进、合理竞争、资源节约的原则进行网络化布局发展,共同构建形成的有效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一体化紧密衔接、运行高效的交通运输有机整体。其中包含了三个层面的含义,第一层面的资源、成本可承担能力是发展的约束条件;第二层面的战略目标和政策是发展的导向;第三层面的内容是在前面二者的作用下,基于交通运输的特性所期望发展达到的理想形态或效果。其包括综合运输基础设施网络系统、综合运输运行与服务系统,以及市场机制和管理体制等内容。
首先,综合运输体系与交通运输是同一事业,基本生产要素和产品类型相同,从功能作用和产品角度,综合运输体系也是交通运输,如屋和盖成什么样子的房屋的关系。主要区别在于交通运输是总称、一般所指,既可以是指单一的运输方式,也可以是指多种运输方式的集合,系统内各要素、尤其是各种运输方式间的结构,也许是集合,也可能是体系,也可能是整体,也可能是相互分割,其结果取决于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方式,一般笼统地讲交通运输发展,可能会是扁平化的;而综合运输体系是要求按照一定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向,从整体发展角度对生产要素进行合理配置和促进相应的生产组织与服务模式的发展,并将各部分组成有机整体,包含了结构优化、一体化等更多的具体内涵,不是一般意义上所指的交通运输。
我国最早提出“综合运输”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后期,1956年政务院颁布的《国家科学发展十二年规划》交通运输方面第1项(3501)提出开展综合运输研究,主要任务是进行综合运输网发展规划研究。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正式采用了“综合运输体系”的表述,此后,在党和国家政府的重要文件中都采用“综合运输体系”这一概念。198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表述是“积极发展综合运输”,199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的表述是“搞好综合运输体系的建设”,199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表述是“加快综合运输体系的建设”,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表述是“建立健全畅通、安全、便捷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表述是“建设便捷、畅通、高效、安全的综合运输体系”,2007年党的“”报告的表述是“加快发展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
现代交通运输业是指用现代的发展理念、设施条件、技术装备、信息技术、经营生产组织模式、人才培养等发展、改造、提升的具有现代先进水平的交通运输业。其是改造传统交通运输业、转变发展方式的发展路径,与综合运输体系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要求是一致的,是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综合运输体系在产业形态方面的体现就是要构筑结构优化、各种运输方式一体化紧密协作的现代交通运输业。综合运输体系的加快建设和完善将会对现代交通运输业的整体发展以及大系统、大平台、大物流模式的建设发展提供更为有利的发展条件和支撑。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交通运输指的是一个行业部门或行业的物质内容,从行业上可以说建立交通运输体系,如“工业体系”;体系指是若干有关事物互相联系、互相制约而构成的整体,包括了各种运输方式以及各层面的关系,如果再加“综合”将是重复,而且也无法界定与“交通运输体系”的区别,如有“现代工业体系”的表述,但没有“综合工业体系”的表述。“综合交通运输”又不是一个行业,也不能从行业角度上叫‘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综合运输体系。是以完和货物的位移可以选择不同的运输方式或多种方式组合来实现为基本出发点,从构建一种体现社会目标、适应这种行业特性和需求特点的较理想的运输生产组织与服务模式的角度(即综合运输的思想),对各种要素和子系统进行有机组合,构成有机整体和完整的运行与保障体系来说的。它是从运输生产组织与服务的模式出发,分析各类运输需求,进而对各类交通基础设施网络的布局和能力提出相应的发展要求,同时也对运输设施、运输装备、运输组织系统、运输服务系统等提出要求,是整个交通运输的完整体系。
“交通”与“运输”既紧密联系,又有区别。“交通”的主要含义是指通行、往来,主要是从交通(载运)工具的运行而言;“运输”的主要含义是指运送、搬运,主要是从人和物的位移而言。前者运行的目的是为了完成后者的任务和为后者服务的,后者必须依靠前者才能产出“位移”的产品,它们在“位移”产品生产的主体过程中是统一的、一体的,但是,它们侧重关注的对象不同,包含的内容范围也不完全一致。
对综合运输体系的认识是随着我国交通运输发展阶段的演进而逐步深化、成熟。但是,什么是“综合运输体系”,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形成一个统一公认的或官方的定义。
作者认为,作为综合运输体系的发展结果至少要达到三个目的,一是交通运输整体要发达,能够有效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客货运输需求、国际竞争的要求;二是基于运输需求发展和结构优化建立比较理想的方式间、方式内结构;三是网络畅通和出行便捷,一体化的运输生产组织和服务。第三个是比较具体的产业形态目标,各国以及各种运输方式的追求都是一致的;前两个受发展观、价值观以及资源条件的影响很大,没有统一评判的形态标准和模式,不仅因各国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程度不同,所希望的方式结构、交通出行模式不同,而且即使是同一国家也因价值观、发展理念的不同,所期望的形态结果也不一样。因此,综合运输体系是有很强目标方向性、引导性的,要建设什么样形态结果的综合运输体系取决于政府和社会持什么样的价值观,对交通运输贯彻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和政策。由此,可以概括为“综合运输体系归根到底是体现主流价值发展理念和与这种理念相配合的交通运输发展战略及政策的执行结果,是交通运输发展从国家整体利益和战略角度追求的理想目标”。
“交通”和“运输”分别都有狭义和广义的含义。狭义上,“运输”是指在既有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上,使用各类载运、装卸工具等设施设备完和物目的地位移的整个生产过程和服务;“交通”主要是指在实现人和物位移过程中某类载运工具在路网中的运行过程和整体形态,它是纯位移生产,不包括装卸、运输组织、仓储、代理、票据结算等各种服务,而且,不同种类“交通”只能实现本方式的区段位移,而并不都是全程位移(除了部分“门到门”的全程位移外)。广义上,都包括线路基础设施、交通(载运)工具、运行状况及管理、服务等,因此,经常被用于笼统所指,没有严格的区分。在口语化习惯性表述中,将旅客在出行时间、班次选择中拥有更大自由度以及各种服务自助程度较高的运输方式用“交通”方式表述,如私人交通、城市公共交通、城际交通,关注的重点从运输生产的全系统(如城市公共旅客运输、城际旅客运输)缩减到载运方式工具的提供以及运行组织本身。
“交通运输”虽然是由“交通”和“运输”两个词叠加组成,但是,词义并不是“交通”和“运输”各自含义的合成汇总,如在国民经济部门分类中的“交通运输业”,“交通运输”所指的是一个行业或部门,即从事旅客和货物运送的生产和服务部门。因此,“交通运输”应作为一个整词来理解和解释,是行业的代名词,指的是包括交通基础设施、交通(载运)工具等技术装备、运输生产和服务以及行业管理等的整个行业;也可以是指该行业的物质内容,如同银行、通讯、电力一样,即用于泛指行业,也用于指行业的设施或物质。
综合交通体系。“交通”的侧重点在于交通流和交通(载运)工具的运行,交通(载运)工具和交通流只能与本身对应的基础设施网络匹对,不能在不同的运输方式网络上运行和调节,相应地,讲“综合”主要是“汇总”和供给结构,但是,合理有效的供给结构必须以运输需求结构为基础,运输需求结构又受运输生产组织与服务的模式以及各种引导性使用政策的影响,因此,问题又回到了综合运输上。而且,如果在交通流层面分析需求,往往受趋势型影响较大。
综合运输体系与交通运输体系所指的对象客体是相同的,主要区别在于:交通运输体系主要是从行业角度建立多方式、多层次相互作用的运输系统与支撑保障体系,而对于结构优化问题、各种运输方式的协调发展以及各种运输的一体化运输服务等并不一定是其关注的重点和解决的内容,其结构可以是各种运输方式自然发展或通过激烈的市场竞争后形成的结果。综合运输体系的发展和形成是体现价值观理念,由政府主动规划和引导促进的,目标性、框架规划设计性很强,有效满足运输需求问题、体系结构优化和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一体化运输生产组织与服务系统的建设是其关注和解决的重点。因此,可以说,综合运输体系是体现核心价值观理念和国家战略目标要求的科学发展的交通运输体系。
【内容提要】概念名称的使用应符合词释、内在逻辑关系以及沿用连贯性的要求,要能解释和界定与同类概念名称所指和含义的区别,概念名称的经常变换、不统一,会对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带来很大影响,以及增加社会成本。
发展综合运输是我国交通运输建设发展的方向,但是,作为建设发展目标的“综合运输体系”、“综合交通体系”、“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不同叫法和在不同文件中的不同表述,不仅造成概念名称混乱和含义区别不清,也影响任务范围和工作重点的界定以及对实践的指导。